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425|回复: 2

[综合及相关]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害知识产权民事案件适用惩罚性赔偿的解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3-9 11:27: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害知识产权民事案件适用惩罚性赔偿的解释2 ]+ [$ W5 Q6 k" Y2 {
" d: b# o" P* n1 k& |
+ s7 f3 n7 _. L. K, ?5 u

  V: j) |2 ]; S.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害知识产权民事案件适用惩罚性赔偿的解释》已于2021年2月7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831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1年3月3日起施行。
+ H8 N1 B# ^5 `9 N+ C/ D3 `. M- A8 U! T1 h1 r! w" t5 k4 @
  最高人民法院( Z- O+ A* i5 Z5 o
* X) T% o+ ?* {0 D- D. m- v3 u4 l
  2021年3月2日* x7 [1 s& B1 b- j7 z% t' @3 Z9 R
3 ]# H/ b. A, r5 ^2 m# G
法释〔2021〕4号
" b3 R% O* T3 \) z( R
( U8 @. X) V; i. m/ z' l' w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害知识产权民事案件适用惩罚性赔偿的解释5 {7 J, u/ f" {

! z) [4 W3 R9 s" t+ H$ z8 {(2021年2月7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831次会议通过,自2021年3月3日起施行)
. v6 y! b- n9 ?' _5 l7 |; ?6 {( C( A
+ g3 T% [9 }! Y# M8 x- [! c6 S, d
+ d* h, M0 h& s! X2 N6 U' r  为正确实施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依法惩处严重侵害知识产权行为,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有关法律规定,结合审判实践,制定本解释。
) f5 O' g4 v( A1 s5 U
* S0 l$ L1 H, ~* g/ s+ s, W, ]4 q  第一条原告主张被告故意侵害其依法享有的知识产权且情节严重,请求判令被告承担惩罚性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审查处理。
5 p8 Y) W' v  `, w  本解释所称故意,包括商标法第六十三条第一款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七条第三款规定的恶意。
  L* `) k3 v( X# O5 y7 K  第二条原告请求惩罚性赔偿的,应当在起诉时明确赔偿数额、计算方式以及所依据的事实和理由。& j3 P$ H9 L! K! U# T5 X3 M' o: R
  原告在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增加惩罚性赔偿请求的,人民法院应当准许;在二审中增加惩罚性赔偿请求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告知当事人另行起诉。( f2 T$ z( U7 D  ]3 R# L6 Z0 \/ T
  第三条对于侵害知识产权的故意的认定,人民法院应当综合考虑被侵害知识产权客体类型、权利状态和相关产品知名度、被告与原告或者利害关系人之间的关系等因素。
1 `- ^. E7 H2 X! j6 q* K' y  对于下列情形,人民法院可以初步认定被告具有侵害知识产权的故意:
/ m  I4 C) u$ p; K3 K/ X  (一)被告经原告或者利害关系人通知、警告后,仍继续实施侵权行为的;
0 K* R8 t! V9 f, Q8 f* Z0 k  (二)被告或其法定代表人、管理人是原告或者利害关系人的法定代表人、管理人、实际控制人的;% O. [8 W0 G) I, V
  (三)被告与原告或者利害关系人之间存在劳动、劳务、合作、许可、经销、代理、代表等关系,且接触过被侵害的知识产权的;4 S) V6 l* ~6 ?& g
  (四)被告与原告或者利害关系人之间有业务往来或者为达成合同等进行过磋商,且接触过被侵害的知识产权的;
$ L- h: Q, w  g1 O& ~) J* W  (五)被告实施盗版、假冒注册商标行为的;
0 J0 `3 H  Y. l  (六)其他可以认定为故意的情形。
7 U( k3 C" [  X6 x  第四条对于侵害知识产权情节严重的认定,人民法院应当综合考虑侵权手段、次数,侵权行为的持续时间、地域范围、规模、后果,侵权人在诉讼中的行为等因素。
4 t. D- Y3 o- m1 ]. P9 `  被告有下列情形的,人民法院可以认定为情节严重:
; Y  b* T9 t4 l8 `  u% A/ d! ~! Z  (一)因侵权被行政处罚或者法院裁判承担责任后,再次实施相同或者类似侵权行为;
1 J: f; G) V; T! C' o2 z  (二)以侵害知识产权为业;
0 |( O+ ~7 v0 ^7 ~' t6 Z  (三)伪造、毁坏或者隐匿侵权证据;
: R3 @8 U2 r3 S3 ?  (四)拒不履行保全裁定;
8 f: ?! v4 U" b: S6 O  C  (五)侵权获利或者权利人受损巨大;
1 J2 X) U  ?7 w  (六)侵权行为可能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利益或者人身健康;
$ N3 D2 ?' |) I" S5 d  (七)其他可以认定为情节严重的情形。2 w+ ^, l6 _: A4 C1 r
  第五条人民法院确定惩罚性赔偿数额时,应当分别依照相关法律,以原告实际损失数额、被告违法所得数额或者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作为计算基数。该基数不包括原告为制止侵权所支付的合理开支;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 c6 g% W/ v8 A% g( S0 k  G- @  前款所称实际损失数额、违法所得数额、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均难以计算的,人民法院依法参照该权利许可使用费的倍数合理确定,并以此作为惩罚性赔偿数额的计算基数。
/ @/ x4 @5 A8 {4 O7 F  人民法院依法责令被告提供其掌握的与侵权行为相关的账簿、资料,被告无正当理由拒不提供或者提供虚假账簿、资料的,人民法院可以参考原告的主张和证据确定惩罚性赔偿数额的计算基数。构成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规定情形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0 i% W/ K3 B- B6 u6 Q0 n' s  第六条人民法院依法确定惩罚性赔偿的倍数时,应当综合考虑被告主观过错程度、侵权行为的情节严重程度等因素。
/ G' c* C# Q$ Q! ^: t  W" Y  因同一侵权行为已经被处以行政罚款或者刑事罚金且执行完毕,被告主张减免惩罚性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在确定前款所称倍数时可以综合考虑。1 }3 J- J- x( V3 w/ q4 H
  第七条本解释自2021年3月3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法院以前发布的相关司法解释与本解释不一致的,以本解释为准。
/ g4 Z. N* S7 R+ ^
 楼主| 发表于 2021-3-11 13:17:40 | 显示全部楼层
2021年3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害知识产权民事案件适用惩罚性赔偿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法院民三庭负责人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就所涉重点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c, H7 y/ Q' D8 D; x9 Y! h
5 W, ?) Y6 l! E3 A7 U: p; |9 C
问题一:请介绍一下《解释》制定的主要背景?6 Q! d5 s9 x8 T; N1 Y7 H! T: v
7 n' `  F) W7 J$ f7 x5 c2 o4 _
2018年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提出:“中国将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此后,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法律修订和政策制定工作加速推进。2019年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2020年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知识产权部门法均增加了惩罚性赔偿条款。2020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了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标志着惩罚性赔偿在知识产权领域实现“全覆盖”。2020年1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抓紧落实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
- L: F- _! \3 y3 l$ L) X/ `5 f+ C8 q
此前,2013年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2015年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在立法上率先确立了惩罚性赔偿规则。) {4 e4 g' F9 ~8 \4 |4 {! c

: I: F4 }8 i) {8 @5 ^从党中央决策部署到法律规定,我国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的制度构建日臻完善,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的价值意义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最高人民法院制定出台惩罚性赔偿司法解释,是落实落细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实践需要,是保证惩罚性赔偿制度能够用好用到位的重要举措。
& f2 Z. o: M& s; D# b! Z6 v) y$ G( ~6 m$ {* V5 _+ X* z: M
问题二:请您介绍一下《解释》的起草过程、思路和主要内容?
5 R" R2 @; [; c% n* V+ j+ H
- v) Y" t( f' ~( t“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是最高人民法院2019年度司法研究重大课题,该课题研究为《解释》的起草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解释》起草过程中,最高人民法院先后征求了中央有关部门、各高级人民法院的意见,并召开多次座谈会,征求了产业界、律师界和专家学者意见,努力达成最大程度的共识。# i& p: b# R( C! L

" U7 j. ^7 |1 \* E# x7 d9 h在《解释》的起草过程中,主要思路是:
- P, P& g: R0 {5 _. V' d( [
! Q7 N$ i! X: ]5 v* h一是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解释》起草过程中,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落实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五个关系”,积极探索完善符合知识产权案件规律的诉讼规范,不断优化有利于创新的知识产权法治环境,为建设知识产权强国和世界科技强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司法服务和保障。
  F; [+ ~) n9 J8 F
: [5 v3 I2 v1 Q& c1 s% |7 L! O二是保证法律统一正确适用。《解释》涉及著作权法、商标法、专利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种子法等多部法律,起草过程中我们严格遵循正确统一适用民法典的要求,依法解释,既保证惩罚性赔偿适用标准统一,又尽量协调各部门法之间的表述差异,坚持全面平等保护原则,审慎明确适用条件,具体条文均具有实体法和程序法依据。) t$ Q1 Q( a9 I  S5 u7 f$ I. o

: ?' ~/ B3 `% g5 S1 O; y三是坚持问题导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分别于2014年和2017年对专利法和著作权法实施情况开展了执法检查,检查报告指出,知识产权案件存在赔偿数额低等问题。知识产权侵权赔偿数额低,一方面导致权利人损失难以弥补,另一方面导致知识产权侵权难以有效遏制。《解释》的起草,立足解决上述瓶颈问题,大幅度提高侵权成本,依法惩处严重侵害知识产权行为。
& g' K& t8 D" ?* _, Z9 z
( G+ U! a& |$ v' x$ m8 u$ C2 c四是增强实践操作性。《解释》旨在通过明晰法律适用标准,增强惩罚性赔偿司法适用的可操作性,为当事人提供明确的诉讼指引,确保司法解释好用、管用。
! K. ?6 P6 o, o: H) `& E& R* [  @8 w
《解释》共7个条文、对知识产权民事案件中惩罚性赔偿的适用范围、请求内容和时间、故意和情节严重的认定、计算基数和倍数的确定、生效时间等作出了具体规定。" K" {$ h/ e7 ?3 y
4 f; f9 ?2 y' I/ ~6 ^9 m2 x+ r
问题三:《解释》的亮点有哪些?( h% y+ c" t  i
* Z1 [# g0 q: \
一是厘清“故意” 和“恶意”之间的关系。民法典规定惩罚性赔偿主观要件为“故意”,商标法第六十三条第一款、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七条第三款规定为“恶意”。《解释》起草过程中,经征求各方意见和反复研究,我们认为,“故意”和“恶意”的含义应当是一致的。; F, L; J) B8 e9 L
- ^. E& p  {- i3 @0 q: s6 k
知识产权作为市场主体对自己智力成果和经营标记、信誉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其权利所有人可以是一人或数人,但使用人或者运用人的人数是不确定的。未经许可使用他人知识产权一般会构成侵权,而此时侵权人对所使用知识产权的权属或者是否取得许可应当是知道的。实践中,构成“故意”还是“恶意”很难严格区分,故对“故意”和“恶意”作一致性解释,防止产生“恶意”适用于商标、不正当竞争领域,而“故意”适用于其他知识产权领域的误解。
1 i# n$ W8 B& g& V& q. t& F3 c  L: o, I) x6 L' o
二是明晰情节严重的认定标准。情节严重是惩罚性赔偿的构成要件之一,主要针对行为人的手段方式及其造成的后果等客观方面,一般不涉及行为人的主观状态。《解释》第四条规定的考量因素主要来源于已有的典型案例。5 k0 O0 J+ J3 T2 G) G

" w; J7 {! F) u6 m* O- z* [$ R; H( ]三是明确惩罚性赔偿基数的计算方式。关于惩罚性赔偿基数的计算方式,专利法第七十一条、著作权法第五十四条、商标法第六十三条、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七条、种子法第七十三条都作出了明确规定。著作权法和专利法未规定计算基数的先后次序,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和种子法规定了先后次序。此外,不同法律对惩罚性赔偿是否包括合理开支的规定亦存在不一致之处。为此,《解释》第五条规定“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是指不同案件类型分别适用所对应的部门法。' a. O& t6 Q- B  o- g
4 f3 Y3 U' k! G) m; r1 @- f
为发挥惩罚性赔偿制度遏制侵权的重要作用,立足知识产权审判实际,《解释》将参考原告的主张和提供的证据所确定的赔偿数额作为基数的一种。同时规定,对于提供虚假账簿、资料的,将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追究法律责任。
* u$ ?. S) m# Q0 t( U  h# \4 N7 B+ Q/ H
问题四:如何防止惩罚性赔偿制度被滥用?
2 W4 B  @; R6 X) j( S4 U: X
: r4 ]8 E, k0 z3 \: |" R为确保正确实施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避免实践中的滥用,一是明确惩罚性赔偿的适用要件。《解释》对适用惩罚性赔偿的范围、请求内容和时间、主观要件、客观要件、基数计算、倍数确定等作了明确规定,涵盖了惩罚性赔偿适用的全部要件,提供了明确的操作指引,也给当事人以稳定的预期,确保惩罚性赔偿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用好、用到位,从裁判规则上为防止惩罚性赔偿被滥用提供了保障。
' H! ^. o3 I- r" N/ a7 L1 ^
; c4 H5 \% H  Q1 R# f6 D+ P. P/ G+ o二是通过典型案例加强指导。最高人民法院近期将专题发布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的典型案例,以便进一步准确把握《解释》条文的含义,指导各级法院正确适用《解释》。今后,最高人民法院将不断总结审判经验,进一步推动完善惩罚性赔偿制度,切实阻遏严重侵害知识产权行为。
* ^! w. p4 N  A( i
' q( A; p; I" n2 _8 m& H来源: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4-22 14: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审理侵害知识产权民事案件适用惩罚性赔偿的解释》的理解和适用3 n$ p4 C+ y' y7 U% k( r# ?" W

; w. j/ t" _9 O' x2 x目次8 ]- V: W9 b2 M3 {6 |
7 p, P' U2 n& K% H. ?, y- S  z9 J
一、起草背景" z+ i$ R9 ^8 E6 v( ]3 _" C: ]

4 n& ]5 q) ~$ I. {  X二、起草过程和主要原则
' Y, B6 @. Y3 h
8 `6 ]6 D+ P+ E1 \三、关于司法解释名称; F8 E  q+ h) c  M
7 ]$ D9 Q0 Y3 f! J0 u9 q
四、关于故意、恶意的认定
; O' f, s: m9 |9 C3 \3 d5 V5 o3 i% K/ E9 j1 N: K9 i
五、关于情节严重的认定; p$ ^; G, A3 |

+ ?5 V( ]* o8 v, {9 `# k2 Q2 w六、关于基数的确定
/ [1 Y3 C# \$ v0 g1 `. ]
8 V- W7 |$ ?: N+ S; G" g# g七、关于倍数的确定
7 V' Y( M2 d; _* w3 c& B
8 I2 v, w1 i2 }7 @八、关于生效时间
- Q3 {" J9 e0 \0 B" I# {
/ F3 c. K! x+ [: ]9 m$ N九、关于防止惩罚性赔偿滥用( s9 Y6 G. F. D1 Q  B6 s
2021年2月7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831次会议讨论通过《关于审理侵害知识产权民事案件适用惩罚性赔偿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自3月3日起施行。《解释》共7条,主要依据民法典、著作权法、商标法、专利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种子法和民事诉讼法等有关法律规定,涉及适用范围、请求内容和时间、故意和情节严重的认定、计算基数和倍数、生效时间等知识产权审判实践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本文拟对《解释》起草中的有关情况以及应当注意的适用问题作一阐述,以便更为准确地理解条文原意,确保司法解释的正确适用。
  R* v, y* G& F$ e
; l6 [  C3 W/ m8 l' S! x一、起草背景
4 ^- v0 ?3 B( m7 }. h( b
- R% S- M* `0 j# M, Q1 {# K5 W+ E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规划了我国未来5年发展蓝图,设定了2035年的远景目标。当前,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应当贯彻新发展理念,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服务保障构建新发展格局。引入和落实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依法惩处严重侵害知识产权行为,可以阻遏侵权并充分补偿权利人,符合新发展理念内在要求,有利于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有利于激发社会创新活力,有利于推动高质量发展。' M, M$ w/ V; ?8 m7 M( A7 K
- E( H2 O! L+ K; Z0 A) f
2018年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的主旨演讲中提出,中国将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此后,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法律修订和政策制定工作加速推进。2019年修正的反不正当竞争法、2020年修正的专利法和著作权法等知识产权部门法均增加了惩罚性赔偿条款。此前,2013年修正的商标法、2015年修正的种子法率先确立了惩罚性赔偿规则。2021年施行的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五条总括性规定了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标志着惩罚性赔偿在知识产权领域实现全覆盖。
: k5 {" W. F5 [8 K/ c/ c3 }& f7 A( T& h
2019年11月1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引入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国务院于2019年10月22日发布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提出,国家建立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健全以公平为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建立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加强企业商业秘密保护。2020年1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抓紧落实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这标志着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加速进入全面落实阶段。
; ~4 S* E* g) x. L3 _
" K4 i6 n) m5 w) f/ g; Y从党中央决策部署到法律规定,我国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构建日臻完善,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的价值意义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最高人民法院制定出台惩罚性赔偿司法解释,既是落实落细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实践需要,也是保证惩罚性赔偿制度能够用好用到位的重要举措。4 D" f. G( c6 N& {. E/ U3 b: Y

+ A% v8 n' `& Z4 t2 x二、起草过程和主要原则
( c0 y; O# K3 k4 t- X. G- N! t
$ K* R7 G$ ]. V8 l9 J( P8 N2015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成立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与市场价值研究(广东)基地,逐步总结归纳出了“以市场价值为导向,构建科学合理的知识产权损害赔偿制度”“补偿为主、惩罚为辅”等裁判规则。为更加系统全面地对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进行研究,最高人民法院将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列为2019年度司法研究重大课题。西南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人民法院等课题承担单位提交了优秀研究报告。上述探索研究为《解释》的起草打下了良好的实践和理论基础。9 g+ y; S' I8 P6 L" M

2 z# R3 {6 W; N+ ]/ v: h3 H  p  ]在《解释》起草过程中,我们先后征求了中央有关立法、行政、检察部门以及高级人民法院的意见,并先后召开了两次座谈会,征求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有关学者和产业界、律师界代表的意见,充分吸收了有关修改意见和建议。
1 T: J# }$ n% N- C6 e* S2 n7 y9 D
《解释》主要遵循了以下4项原则:
3 f' x" Q' i+ R% H  E
2 c9 [4 J6 K' i6 Y3 D一是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在《解释》起草过程中,我们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落实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五个关系”,积极探索完善符合知识产权案件规律的诉讼规范,不断优化有利于创新的知识产权法治环境,为建设知识产权强国和世界科技强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7 _, ^- n8 U/ Y) B- F/ ]- [* t. `1 E+ b( c
二是保证法律统一正确适用。《解释》涉及著作权法、商标法、专利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种子法等多部法律,在起草过程中,我们严格遵循正确统一适用民法典的要求,依法解释,既保证惩罚性赔偿适用的标准统一,又尽量协调各部门法之间的表述差异,坚持全面平等保护原则,审慎明确适用条件。
. K0 Q) r. P$ n# {0 C7 W3 [5 A% [0 E3 @! I. J8 ?
三是坚持问题导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分别于2014年、2017年对专利法、著作权法实施情况的执法检查报告指出,知识产权案件存在赔偿数额低等问题。知识产权侵权赔偿数额低,一方面导致权利人损失难以弥补,另一方面导致知识产权侵权难以有效遏制。《解释》的起草,立足解决上述瓶颈问题,依法惩处严重侵害知识产权的行为。
/ Q1 V7 {8 m. l' E9 Y6 m; o/ n
四是增强实践操作性。《解释》旨在通过明晰法律适用标准,增强惩罚性赔偿司法适用的可操作性,为当事人提供明确的诉讼指引,确保司法解释好用、管用。
# N/ G: v3 z. ~' }; t1 Q% n
( f3 w+ y8 F/ P+ b& z1 ]. \1 I& p在起草过程中,有意见认为,对不同种类的知识产权要区分处理,对适用要件分别作出规定。经研究,我们认为,侵害各类知识产权行为惩罚性赔偿的适用要件和赔偿标准应当一致。首先,民法典第一百二十三条明确规定的知识产权客体就有7种,还有法律规定的其他客体,难以逐一规定。虽然著作权法、商标法、专利法等分别对惩罚性赔偿作出了规定,但在民法典对惩罚性赔偿已经作出了总括性规定的情形下,如果再区分客体分别作出规定,适用要件不仅容易重复,也可能产生冲突,不利于民法典的统一正确适用。其次,著作权、商标、专利等同为知识产权客体,法律属性一致,因此在适用惩罚性赔偿法律要件上,不宜对专利等技术类知识产权客体作区别对待。
0 i! C  D2 d3 ?# d) J
9 q, E9 S  W: z. N. x* u三、关于司法解释名称
& I( c6 V- b0 n- c: m) f% F; \4 t- k; G9 ?  A4 d6 k3 A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司法解释工作的规定》第6条第2款规定,对在审判工作中如何具体应用某一法律或者对某一类案件、某一类问题如何应用法律制定的司法解释,采用“解释”的形式。鉴于《解释》主要针对侵害知识产权民事案件中如何应用民法典等法律规定的惩罚性赔偿问题,故采用“解释”的形式。
  _* s  Z" D3 l  a) p  @
& w& |" H1 i6 I: q# f: o在起草过程中,有意见认为,惩罚性赔偿的适用不仅涉及知识产权民事、行政案件,还会涉及仲裁裁决的撤销和执行、诉前调解等审判领域,为了给将来适用留足空间,建议将题目改为《关于知识产权审判适用惩罚性赔偿的解释》。我们认为,考虑到已有司法解释名称通常采用“审理……案件”的表述,侵权纠纷之外的知识产权审判领域亦可参照适用本解释,故题目未采用“知识产权审判”的表述。
8 `/ A; f) h, P' ~% M3 W" A. M1 Q1 Y& _' W; \3 L9 n) e( `
四、关于故意、恶意的认定4 s4 k( Y$ I4 z% ~$ X+ p
& P% Q9 x; S$ c: p% g# u# F& l
从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历史来看,由于惩罚性赔偿具有加重责任的性质, 侵权故意是惩罚的正当性基础。为实现惩罚性赔偿的惩罚和预防的社会控制功能,同时为了防止被滥用,行为人的主观过错程度是决定惩罚性赔偿的重要考量。) V4 V; y. K0 [9 z5 a

6 q- D) k8 L; P民法典规定惩罚性赔偿的主观要件为故意,商标法第六十三条第一款、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七条第三款规定为恶意。经征求各方意见和反复研究,我们认为,对故意和恶意的含义应当作一致性理解。首先,民法典是上位法,商标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虽然修改在前,但对其所规定的恶意的解释也应当与民法典保持一致。而且,在民法典颁布后修改的专利法和著作权法均规定惩罚性赔偿的主观要件为故意。其次,在知识产权司法实践中,故意与恶意常常难以精准地区分,作一致性解释有利于增强实践操作性,也有利于避免造成这样的误解:恶意适用于商标、不正当竞争领域,而故意适用于其他知识产权领域。' C; h4 J' y1 k  {! P: a0 z$ _3 V

. @$ Z6 x% {) L. D4 t/ h9 n行为人的故意是一种内在的主观状态,在民事诉讼中查明难度较大,往往只能通过客观证据加以认定。通常情况下,侵权人与权利人的关系越密切,侵权人知道诉争知识产权的可能性就越大。例如,商标法第十五条、《关于审理商标授权确权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5条和第16条就如何认定具有明知他人商标的特定关系作了规定。
% ?4 b$ y5 d8 H& }9 e; `; E/ V
8 ]& q( [- Q5 L/ L1 _五、关于情节严重的认定  d' p3 y* ^  R& \
; @0 z8 I6 L$ e$ c" f( H$ P
情节严重主要针对侵权手段、方式及其造成的后果等,一般不涉及侵权人的主观状态。《解释》第4条列举的情形,主要源自司法实践中的典型案例。4 C; P4 o, l2 h/ y' V, _

8 ~1 U3 f1 ~) Y; d% \5 j/ n为了正确实施惩罚性赔偿制度,最高人民法院于2021年3月15日发布了6件侵害知识产权民事案件适用惩罚性赔偿典型案例,均涉及情节严重认定问题。如五粮液公司与徐中华等侵害商标权纠纷案,五粮液公司经商标注册人许可,独占使用“
1 o6 C& S# k2 L/ P! q1 ?. F. Y: z4 q' N5 j: X2 o# G8 Y; e% \
图片
! z9 Y: |' u1 q
2 F; q7 v5 F/ d”注册商标。徐中华实际控制的店铺曾因销售假冒五粮液白酒及擅自使用“五粮液”字样的店招被行政处罚。徐中华等人因销售假冒的五粮液等白酒,构成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等刑罚。在徐中华等人曾因销售假冒五粮液商品被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的情形下,一审、二审法院考量被诉侵权行为模式、持续时间等因素,认定其基本以侵权为业,判令承担两倍的惩罚性赔偿责任。该案的典型意义就在于准确界定了以侵害知识产权为业等情节严重情形,具有示范意义。- n' o/ ^3 x8 ?8 ]5 ~9 U
$ H7 B% f/ O( }6 s( ]# H" [& a
六、关于基数的确定
/ H, }% }$ R+ m0 X, J$ m6 L& d, Q! _) C& N6 G4 P
关于惩罚性赔偿基数的计算方式,专利法第七十一条第一款、著作权法第五十四条第一款、商标法第六十三条第一款、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七条第三款、种子法第七十三条第三款均有明确规定。司法实践中,因损害赔偿数额难以精确计算,导致惩罚性赔偿适用时常面临困境。为发挥惩罚性赔偿制度遏制侵权的重要作用,立足知识产权审判实际,《解释》第5条第3款将参考原告主张和提供的证据所确定的赔偿数额作为基数的一种。此外,制止侵权的合理开支在实际维权过程中才能发生,与侵权赔偿的指向不同,而且著作权法、商标法、专利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均把合理开支排除在计算基数之外,因此第5条第1款规定,基数不包括原告为制止侵权所支付的合理开支。同时,考虑到种子法规定合理开支包含在计算基数之内,该款增加但书:“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2 r: N7 [2 s# \
! L7 V: ]& X; U' z2 g/ N' W
关于基数计算方式,著作权法规定赔偿数额计算基数为实际损失或者侵权人违法所得,专利法、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种子法规定的计算基数为实际损失或者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和种子法规定的计算基数是先按照实际损失确定,难以确定的按照因侵权所获得利益确定,即规定了先后次序,而著作权法和专利法未规定计算基数的先后次序。为解决与各部门法衔接的问题,《解释》第5条第1款规定,应当分别依照相关法律。1 m6 p+ R! `# t4 f

2 n6 e6 v* d# t0 |/ h7 x+ w% P0 D需要指出的是,填平性赔偿数额即基数和惩罚性赔偿数额应当分别单独计算。也就是说,如果惩罚性赔偿的倍数确定为1倍,那么被诉侵权人承担的赔偿总额应当为填平性赔偿数额加上惩罚性赔偿数额之和,即为基数的两倍。 ( C9 s/ p+ T: V2 ~$ g; t

7 r$ v+ |. N* _5 F七、关于倍数的确定! F5 n6 R' d" D; C( @8 x

/ ?# {/ V# Z% Z( I6 f) ~; u倍数是决定惩罚性赔偿数额的另一关键因素,人民法院综合案件整体情况在法律规定的倍数幅度范围内依法确定。在确定倍数时,不仅要考虑到侵权人过错程度、情节严重程度、赔偿数额的证据支持情况等,还需要考虑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与行政处罚和刑事罚金的关系。此外,倍数可以不是整数。
5 L4 M% [* o% y* N+ J9 [- ^
3 _+ t% x1 X, x" \关于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与行政罚款、刑事罚金的关系问题,三者在价值取向上不完全一致,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七条也已有明确规定,因此,为加大侵权制裁力度,《解释》第6条规定,不能因已经被处以行政罚款或者刑事罚金而减免民事诉讼中的惩罚性赔偿责任。但是,为避免当事人利益严重失衡,《解释》第6条第2款同时规定,人民法院在确定倍数时可以综合考虑已执行完毕的行政罚款或者刑事罚金情况。
3 t8 C7 u& m% u8 r7 k# L# l: a" _9 x5 @! Q* P2 F' t6 n; _% b7 J" C
八、关于生效时间9 X1 C) |" S" v$ G5 D

0 ?! }+ K! @* y7 \《解释》自2021年3月3日起施行,但著作权法、专利法2021年6月1日才生效,那么2021年1月1日至6月1日受理的侵害著作权、专利权案件,如果当事人请求惩罚性赔偿,能否依据2021年1月1日生效的民法典确定惩罚性赔偿?鉴于民法典作为专利法、著作权法等部门法的上位法已明确规定了惩罚性赔偿制度,依据民法典确定惩罚性赔偿,并无法律上的障碍。至于倍数的幅度范围,可以参照适用著作权法、专利法的具体规定。  - o) Z9 i. ^/ m2 ]9 M: E

- X" V# H- T1 t4 o九、关于防止惩罚性赔偿滥用
8 @8 |2 s& y4 y6 g- r4 }3 t+ k& U% j7 c! C  E
提高侵权赔偿数额是加大侵权惩处力度的手段之一,但是不能简单地认为赔偿数额越高则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越大、效果越好,惩罚性赔偿数额必须根据在案证据依法合理确定。为确保正确实施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避免实践中滥用,一是准确把握惩罚性赔偿的构成要件。《解释》对适用惩罚性赔偿的范围、请求内容和时间、主观要件、客观要件、基数计算、倍数确定等作了明确规定,涵盖了惩罚性赔偿适用的全部要件,提供了明确的操作指引,也给当事人以稳定的预期,确保惩罚性赔偿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用好、用到位,从裁判规则上为防止惩罚性赔偿被滥用提供了保障。二是通过典型案例加强指导。最高人民法院于2020年3月15日专题发布了6个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典型案例,以便进一步准确把握《解释》条文的含义。今后,最高人民法院将不断总结审判经验,进一步推动完善惩罚性赔偿制度,切实阻遏严重侵害知识产权的行为。9 ~2 Z1 C1 U6 p3 U3 O
' A" e& s) C! ]$ B5 t2 S: `
来源:《人民司法》2021/10) |" O! D$ r3 t* d
作者:林广海 李剑 秦元明 | 编辑:何雨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大连法律网 ( 辽ICP备11016413号 )

GMT+8, 2024-3-29 14:31 , Processed in 1.100577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