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404|回复: 1

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诉讼中委托鉴定审查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8-14 08:42: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诉讼中委托鉴定审查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的通知
7 H4 G. D$ D; S+ J# P1 b/ x5 g2 y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解放军军事法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
0 [, a8 Z' R2 d( `* r现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诉讼中委托鉴定审查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予以印发,自2020年9月1日起施行,请结合工作实际遵照执行。3 {9 {* [4 m. Q5 Z/ o
最高人民法院
! J# ~( w: k  E/ ~! G& O2020年7月31日" ]: @  m3 c' r% a) u6 w0 S( V
最高人民法院
! z6 c2 B' \! v/ i$ k6 j9 b) M2 B' ?% ]0 m& b3 i
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诉讼中委托鉴定审查工作
1 O7 O  G# f( G& C- S6 S5 S6 Z! o8 f' M+ Z. M. R1 b, `
若干问题的规定8 n. {8 L* B% ~3 Y: T" |3 o
. L! g$ G0 P( t
为进一步规范民事诉讼中委托鉴定工作,促进司法公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等法律 、 司法解释的规定,结合人民法院工作实际 ,制定本规定。
; P9 N. O2 d: V. g4 ^! J, s8 u一、对鉴定事项的审查
# O9 f' T+ [! g, u7 A6 d* u" k1.严格审查拟鉴定事项是否属于查明案件事实的专门性问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不予委托鉴定: # J7 W7 c# n5 G" F
(1)通过生活常识、经验法则可以推定的事实; : R9 v- g7 {- s
(2)与待证事实无关联的问题; ) D  M0 S7 Y7 B3 u* B# n
(3)对证明待证事实无意义的问题; 0 Z/ m" q5 r/ j2 D4 @1 X
(4)应当由当事人举证的非专门性问题; ! ]5 V( |. g0 o* G* G- Z& T' z
(5)通过法庭调查、勘验等方法可以查明的事实; : l7 X" h( t) \" e' v# C/ t
(6)对当事人责任划分的认定; . b( P1 [! S; c( [( b
(7)法律适用问题;
, e0 H: L* n  ~(8)测谎;
" Y2 F/ s0 u5 Q; c7 X(9)其他不适宜委托鉴定的情形。
' ^. v1 k; [) J7 T6 Z, r- z2.拟鉴定事项所涉鉴定技术和方法争议较大的,应当先对其鉴定技术和方法的科学可靠性进行审查。所涉鉴定技术和方法没有科学可靠性的,不予委托鉴定。
' ?& S' `+ l; e1 b$ v+ s二、对鉴定材料的审查 . f$ P8 e7 a! V; ^, V" z
3.严格审查鉴定材料是否符合鉴定要求,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当事人不提供符合要求鉴定材料的法律后果。
! B" {6 D6 u- `8 k* s4.未经法庭质证的材料(包括补充材料),不得作为鉴定材料。# s$ A9 \# h# k' }
当事人无法联系、公告送达或当事人放弃质证的,鉴定材料应当经合议庭确认。
6 A' w, X, r0 J4 c4 O! j/ d7 o2 I6 U: o8 j, A5.对当事人有争议的材料,应当由人民法院予以认定,不得直接交由鉴定机构、鉴定人选用。
" _" r1 ?: r3 d' [$ i8 q' @- L% s5 x三、对鉴定机构的审查 . z% y0 V( O/ g: D$ [. {8 ~! u4 x$ e
6.人民法院选择鉴定机构,应当根据法律、司法解释等规定,审查鉴定机构的资质、执业范围等事项。
% N0 K1 B; L/ D1 n; M7.当事人协商一致选择鉴定机构的,人民法院应当审查协商选择的鉴定机构是否具备鉴定资质及符合法律、司法解释等规定。发现双方当事人的选择有可能损害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或第三方利益的,应当终止协商选择程序,采用随机方式选择。
& V3 m! H' s3 u8.人民法院应当要求鉴定机构在接受委托后5个工作日内,提交鉴定方案、收费标准、鉴定人情况和鉴定人承诺书。
% N% S4 l! o5 ?9 Y& Y重大、疑难、复杂鉴定事项可适当延长提交期限。
% S8 c1 x6 |# ]6 T鉴定人拒绝签署承诺书的,人民法院应当要求更换鉴定人或另行委托鉴定机构。
$ y7 ^/ j, m- A6 m四、对鉴定人的审查
' b6 P) H4 e& `5 D0 l$ E9.人民法院委托鉴定机构指定鉴定人的,应当严格依照法律、司法解释等规定,对鉴定人的专业能力、从业经验、业内评价、执业范围、鉴定资格、资质证书有效期以及是否有依法回避的情形等进行审查。
0 Q7 t! l4 j  Z7 t特殊情形人民法院直接指定鉴定人的,依照前款规定进行审查。 " l* E' I- G. \/ S
五、对鉴定意见书的审查 * W, l& @4 J) _2 O
10.人民法院应当审查鉴定意见书是否具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三十六条规定的内容。
  B# A* J0 y; y  ~0 U0 {( b- g11.鉴定意见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为未完成委托鉴定事项,人民法院应当要求鉴定人补充鉴定或重新鉴定:
) S( d+ M# |- ?9 ~/ o(1)鉴定意见和鉴定意见书的其他部分相互矛盾的; # b# h0 _# n- z, U+ L
(2)同一认定意见使用不确定性表述的;   C5 |$ `: j  H" h  @
(3)鉴定意见书有其他明显瑕疵的。
! P% e, {) ?6 C- C. c) L$ c补充鉴定或重新鉴定仍不能完成委托鉴定事项的,人民法院应当责令鉴定人退回已经收取的鉴定费用。
& h( i2 Y4 c' A" E六、加强对鉴定活动的监督 1 K: r2 k$ x/ t4 P9 j
12.人民法院应当向当事人释明不按期预交鉴定费用及鉴定人出庭费用的法律后果,并对鉴定机构、鉴定人收费情况进行监督。8 m6 Z& J2 ?- u3 a! n
公益诉讼可以申请暂缓交纳鉴定费用和鉴定人出庭费用。
0 Y6 d2 _  N) {% @0 R. e! p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当事人可以申请暂缓或减免交纳鉴定费用和鉴定人出庭费用。
( T& P3 Y, Q! Z% ?- j9 a13.人民法院委托鉴定应当根据鉴定事项的难易程度、鉴定材料准备情况,确定合理的鉴定期限,一般案件鉴定时限不超过30个工作日,重大、疑难、复杂案件鉴定时限不超过60个工作日。
6 G! c& ~' ?4 V: e3 m# _( y9 a4 t. O鉴定机构、鉴定人因特殊情况需要延长鉴定期限的,应当提出书面申请,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延长鉴定期限。
3 x0 ^: L' r8 |' O% f鉴定人未按期提交鉴定书的,人民法院应当审查鉴定人是否存在正当理由。如无正当理由且人民法院准许当事人申请另行委托鉴定的,应当责令原鉴定机构、鉴定人退回巳经收取的鉴定费用。9 v" t9 p6 j  H8 H0 H
14.鉴定机构、鉴定人超范围鉴定、虚假鉴定、无正当理由拖延鉴定、拒不出庭作证、违规收费以及有其他违法违规情形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对鉴定机构、鉴定人予以暂停委托、责令退还鉴定费用、从人民法院委托鉴定专业机构、专业人员备选名单中除名等惩戒,并向行政主管部门或者行业协会发出司法建议。鉴定机构、鉴定人存在违法犯罪情形的,人民法院应当将有关线索材料移送公安、检察机关处理。
/ Y; b' U+ P4 g- m" {人民法院建立鉴定人黑名单制度。鉴定机构、鉴定人有前款情形的,可列入鉴定人黑名单。鉴定机构、鉴定人被列入黑名单期内,不得进入人民法院委托鉴定专业机构、专业人员备选名单和相关信息平台。
3 S- ?) s) X9 @. ~0 e15.人民法院应当充分运用委托鉴定信息平台加强对委托鉴定工作的管理。% @& R) g# s0 e4 P4 t$ B; ?
16.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委托鉴定,参照适用本规定。
0 o, `  `% _4 U. q17.本规定自2020年9月1日起施行。
! g$ d6 D/ v2 ^, K1 M! k附件:鉴定人承诺书(试行)
8 R+ J. H% w, _& O- M% m- F; O- d3 a" p3 C" d  e
本人接受人民法院委托,作为诉讼参与人参加诉讼活动,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人民法院相关规定完成本次司法鉴定活动,承诺如下:$ Y  g+ n- a0 ~* }: _  f9 {
一、遵循科学、公正和诚实原则,客观、独立地进行鉴定,保证鉴定意见不受当事人、代理人或其他第三方的干扰。
* M. k4 D9 y7 p/ Z0 U二、廉洁自律,不接受当事人、诉讼代理人及其请托人提供的财物、宴请或其他利益。
  y3 p$ t! Y! n9 h( t三、自觉遵守有关回避的规定,及时向人民法院报告可能影响鉴定意见的各种情形。 9 J+ o/ n" E) x& `& _" S2 l
四、保守在鉴定活动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不利用鉴定活动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获取利益,不向无关人员泄露案情及鉴定信息。 4 {2 H! r- c4 ?3 h' C, D, Y
五、勤勉尽责,遵照相关鉴定管理规定及技术规范,认真分析判断专业问题,独立进行检验、测算、分析、评定并形成鉴定意见,保证不出具虚假或误导性鉴定意见;妥善保管、保存、移交相关鉴定材料,不因自身原因造成鉴定材料污损、遗失。2 M- m. @4 y( `" H% O4 N; P& i
六、按照规定期限和人民法院要求完成鉴定事项,如遇特殊情形不能如期完成的,应当提前向人民法院申请延期。
  F( F* N0 z' ]' s6 r七、保证依法履行鉴定人出庭作证义务,做好鉴定意见的解释 及质证工作。
& d- }: L& v" g$ f本人已知悉违反上述承诺将承担的法律责任及行业主管部门、人民法院给予的相应处理后果。
# \6 B0 P7 q; C4 A5 h0 r  L" F承诺人:(签名)
, f2 h7 }' W! l- h6 }6 z鉴定机构:(盖章); j6 d) @5 E$ [# R: r
年 月
 楼主| 发表于 2021-1-29 15: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 |/ F7 x8 ?. M) {) s5 @: C: S- D
《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诉讼中委托鉴定审查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的理解与适用3 b1 g* {) X$ [4 ?9 q' s
本文刊登于《人民司法》2021年第1期
8 o9 Z' J% W$ e! y+ S7 z作者:黄文俊 江澜$ I% `1 Y2 }3 D+ R& U$ l) _# Q
作者单位:最高人民法院, U' T* A, e  ^  k. T. P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诉讼中委托鉴定审查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于 2020 年 9 月 1 日起施行,这是继 2019 年通过新《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民事证据规定》)后,最高人民法院规范委托鉴定审查工作的又一重要举措。《规定》以民诉法、民诉法司法解释和《民事证据规定》为依据,结合人民法院工作实际,对委托鉴定工作中积累的经验进行了全面总结,对实践中的突出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规定。《规定》既是对民诉法、《民事证据规定》的贯彻落实,也是对各级法院委托鉴定工作的具体指导。% N% P1 T% u  @( k
一、《规定》出台的背景
% x) w) I+ o% N* I' J审判中的鉴定问题事关证据采信和案件事实认定,加强委托鉴定审查工作对于规范委托鉴定、保障审判工作质效具有重要意义。2017 年 7 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的中央深改组第 37 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健全统一司法鉴定管理体制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人民法院要进一步规范委托鉴定,加强司法技术队伍建设,加强对鉴定意见等技术性证据的审查。根据工作安排,最高人民法院自 2019 年以来,在全国法院开展了委托鉴定工作调研,在河北、四川、湖南、浙江、陕西、江西等地召开了相关座谈会,广泛听取一线法官(尤其是中基层法院法官)、专家学者、鉴定人、行业协会等对人民法院委托鉴定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对人民法院委托鉴定工作中的问题进行了全面梳理,通过制定详细具体的程序规则,为各级人民法院委托鉴定审查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操作指引。4 P; q8 B( _" S9 j$ |
二、《规定》的主要特点
  Y, b5 a( Z) W3 t0 X  X(一)《规定》是落实中央精神、推进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的成果之一2 L- H! W" M  X& m' x* G( R: t
为稳步推进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相关工作,最高人民法院对各项改革任务进行了细化,《关于深化人民法院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的意见——人民法院第五个五年改革纲要(2019-2023)》提出了关于加强司法技术工作的总体规划,将加强委托鉴定审查工作列入了人民法院 2020 年司改工作要点。《规定》是最高人民法院落实中央精神,深入推进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的成果之一。/ E3 `8 Y3 [% i9 O0 s
(二)积极回应社会关切
& T4 ~) b2 v+ V& Z近年来,因利益驱动,北京、上海、浙江、陕西、广东等地的一些鉴定机构、鉴定人,通过串通黄牛、调换鉴定材料、篡改检测数据、拔高伤残等级、超范围鉴定、收取超高鉴定费等方式,扰乱鉴定秩序,影响司法公正,部分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加强委托鉴定审查监督的建议和提案。为回应社会关切,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规定》重点对鉴定人的审查和鉴定活动的监督进行规范,对违法违规司法鉴定行为零容忍。" z$ j; K. @1 w6 z( ]
(三)坚持问题导向,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6 O3 Y7 h8 i( i( Z* K( _- _
一是致力于解决鉴定影响审判、执行工作质效的突出问题。通过强化对拟鉴定事项的审查,严把专门性问题关口,对不予委托鉴定的事项加以明确,解决有请必鉴、鉴定泛化等问题 ;通过明确鉴定时限,防止拖延鉴定影响审判效率 ;通过建立黑名单制度,加强对鉴定活动的监督。
1 W; `0 f  O. A& n9 r二是对工作实践中没有规定又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了补充规定。如规定当事人无法联系、缺席审判、放弃质证权利时,相关鉴定材料应由合议庭确认后再提交鉴定。对有争议的材料,应由合议庭认定后方能提交鉴定,以免鉴定人自行选择使用,影响鉴定意见的公正性。4 [( Z; C0 [$ ?' F3 V$ d6 h$ @
三是强化对鉴定人的审查,拟定了统一的鉴定人承诺书。《民事证据规定》第 33 条规定了鉴定人郑重承诺制度,即鉴定开始之前,法院应当要求鉴定人签署承诺书,保证客观、公正、诚实地进行鉴定,保证出庭作证,承诺如作虚假鉴定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等。签署承诺书的主要目的是提醒鉴定人,其接受人民法院委托即参与到诉讼活动中,有义务遵守法律和司法解释的规定,应当秉持客观公正、诚实信用及勤勉尽责,按照人民法院的委托要求完成鉴定任务。
' z1 C! ?5 J3 I+ G四是加强对鉴定活动的监督。《规定》首次提出人民法院建立鉴定人黑名单制度,对虚假鉴定、违法违规鉴定影响审判质效的鉴定机构、鉴定人,法院要建立诚信黑名单,让鉴定机构、鉴定人对法律法规和诚信承诺不敢违、不愿违。8 N6 x* d& g5 s8 _2 i2 d
(四)保证工作的统一性和连贯性
; z# H+ Q4 m1 z1 h' g. r4 A5 E《规定》围绕《民事证据规定》对人民法院委托鉴定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立足于保障审判、执行工作质效,从申请鉴定事项、鉴定材料、鉴定机构、鉴定人和鉴定意见书的审查,到对鉴定活动的监督,梳理了委托鉴定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将技术审查贯穿到委托鉴定工作始终,保证了司法技术工作的统一性和连贯性。
' a/ h! C8 ?: ^三、《规定》的主要内容* @8 Q3 A; Q- @( J% p
《规定》共 17 条,重点规定了以下内容:' G0 w: O& t: P% Y0 ^
(一)对鉴定事项的审查
% @; m8 M& N5 Y$ W( ]民诉法第七十六条赋予了当事人鉴定申请权,即当事人对于案件中无法自行举证的专门性问题,有申请鉴定的权利。但由于当事人及其代理人自身的知识局限,往往对案件中哪些是专门性问题认识不足,提出的鉴定申请五花八门,有的申请鉴定事项不科学、不准确,有的申请鉴定事项与案件事实无关联,有的属于不需要运用科学技术和专门知识进行鉴别的非专门性问题。同时,实践中还存在部分当事人滥用鉴定申请权拖延诉讼的现象。因此,对于鉴定申请,法院应当根据案件具体情况,进行鉴定必要性、可行性的审查。民诉法保护当事人的鉴定申请权,但鉴定不是以当事人提出为前提,恰恰是以法官查明事实的需要为前提。只有人民法院认为待证事实必须通过鉴定查明的,方可启动鉴定。  V# H* d# n* V
《规定》对鉴定事项的审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r8 j& s0 M) F* \
1.强调对专门性问题的审查
; b; ^5 V' |6 b, W! j- n9 \当事人可以就查明事实的专门性问题向人民法院申请鉴定,但对于哪些事项属于查明案件事实的专门性问题,法律和司法解释并没有明确规定。
& b# C4 ]( W* s8 h, W6 [+ ]一般认为,专门性问题与众所周知的事实、自然规律及定理、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法则推定的常识性问题及普通知识相区别,运用一般的调查、侦查方法难以解决,需要运用科学技术手段或专门知识才能鉴别和判断。在司法实践中如何正确把握申请鉴定事项是否属于案件专门性问题,需要结合案件具体情况分析。如建设工程合同纠纷中,建设工程质量问题、工程造价问题,医疗损害纠纷中,诊疗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患者的损伤残疾程度等问题,必须借助专业技术人员的专门知识进行分析判断。
$ K# W- x; @+ {% l8 N$ {$ [) A) @7 R同时,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在外延和内涵上与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技术问题并不相同。8 N; _! n! C' N# }
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与查明案件事实相关,鉴定结果必须满足证据的基本属性,方可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 I, Z. R) l% x
司法实践中,部分审判人员对当事人提出的鉴定申请不加审查,有请必鉴,一律移送司法技术部门要求委托鉴定。也有部分司法技术人员未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协助法官做好委托鉴定的审查把关,以至于出现了许多不符合民诉法规定的委托鉴定要求。有的法院甚至让鉴定机构代为判断鉴定申请是否属于案件的专门性问题,出现将专门性问题的审查权力转移给鉴定机构及其鉴定人员行使的倾向。这种状况不仅加大了案件审理结果的不确定性 , 更危及审判权的独立与完整。
( f" q6 R- [1 m% l; i( a, ~5 x) _! R因此,对于拟鉴定事项,人民法院应当首先审查是否属于查明案件事实的专门性问题。
0 F, W6 T3 V- H( j0 q2.对不予委托鉴定的情形进行了列举' O" A, c2 z% b6 B7 D$ u
一是通过生活常识、经验法则可以推定的事实。调研发现,当事人提出的鉴定申请事项,很大一部分属于通过生活常识、经验法则可以推定的事实。如当事人提出申请对酒店被查封与不能营业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鉴定。酒店被查封导致无法营业,是通过常识和生活经验即可推定的事实,并非需要科学技术手段和专门知识才能认定,不属于应当委托鉴定的事项。4 v. H* w5 i/ g7 T0 c- d$ B
二是与待证事实无关联、对证明待证事实无意义的问题。关联性是证据的自然属性之一,是人民法院审查判断证据能力的基本标准。缺乏关联性的证据没有证据能力,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对证明待证事实无意义的事项,因对查明案件事实没有证据价值,不能有效证明待证事实。因此,对于当事人申请委托鉴定的事项与待证事实无关联或对证明待证事实无意义的,人民法院应当不予准许。如合同纠纷案中,当事人申请鉴定合同上的签名笔迹是否为对方当事人所写。鉴定意见认定该签名笔迹为仿写伪造后,当事人又提出申请对签名笔迹何时伪造进行鉴定。实际上,一旦鉴定出签名笔迹为伪造,合同的真实性已存在问题,至于何时伪造对判断合同的有效性并没有实际意义。人民法院要查清的是作为裁判基础的案件事实而非所有事实,对证明待证事实无意义的鉴定申请,应当不予准许。) @, D2 s4 i" x. y5 j  E6 q# I* d. t
三是通过法庭调查、勘验等方法可以查明的事实。民事诉讼中的委托鉴定是人民法院获取证据、查明案件事实的方法之一。除委托鉴定外,还有法庭调查、现场勘验、调取收集证据等多种方法可以查明案件事实。例如当事人申请对楼梯扶手的高度是否符合国家标准进行鉴定,实际上只需要现场勘验测量即可解决。又如申请对一车货物损毁造成的损失进行鉴定,只需要知道货物数量和单价,通过计算即可查清。一方面,类似的鉴定申请并不需要特别的科学技术和专门知识。另一方面,从审判效率和诉讼成本考虑,通过调查取证、现场勘验可以查明的问题无需委托鉴定。
7 p6 ^( t: ^* y* {2 L四是责任认定和法律适用问题。对当事人责任划分的认定属于案件事实认定。事实认定可能与专门性问题相关或需要以鉴定意见为基础。如借条上的签名是否为某人所写,属于可鉴定的专门性问题,而借贷关系是否真实发生或借款人是否已经还款则属于事实认定问题,需要由法官通过综合分析相关证人证言、转款记录、当事人陈述等多种证据后进行认定,不能由鉴定人代为判断。在司法实践中,鉴定意见向司法判断领域越界的情况并不鲜见。如医疗损害纠纷案件中,一些鉴定意见书对医患双方的责任比例进行了划分。建筑工程纠纷案件中,工程造价鉴定意见书对合同的有效性进行了认定。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鉴定人在鉴定意见中对赔偿问题给出意见等。相关鉴定意见已超越了专门性问题范畴,这种现象导致案件审理被鉴定左右,甚至造成以鉴代审。鉴定人只能对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发表意见,不得就案件中事实和法律的最终结论发表意见。法律的最终结论,通常又称为终极问题,对终极问题有权给出结论的只能是事实认定者。只有坚持鉴定解决的只是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才能有效防止鉴定向裁判领域越界。
+ `+ B/ v6 {+ A- O; S五是明确对测谎不予委托。测谎又称多道心理测试,为案后对被测试人进行心理刺激以观察其呼吸、皮肤电阻等反映,以判断其是否说谎。测谎是侦查机关用于发现侦查线索、确定侦查方向和缩小侦查范围的辅助侦查技术手段,在刑事侦查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其仅仅是一种侦查手段。最高人民检察院曾批复测谎不属于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据种类。同样,测谎的形式及内容也不属于民诉法第六十三条规定的合法的证据形式。合法性、关联性和客观性是证据的基本属性,任何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材料都应当具备证据的基本属性,方可用于认定案件事实。测谎为案后心理测试,反映的是被测试人做心理测试时某些生理参量的变化,测试结果与案件并无直接的关联性。测谎结果因不具备基本的证据属性,没有证据能力,自然也不属于诉讼法规定的鉴定意见。将测谎结果作为鉴定意见使用,不仅会误导法官和当事人,不利于纠纷解决,还容易使当事人忽视对证据的收集和保存,甚至出现试图以测谎代替举证的不良倾向,影响对案件事实的认定和司法公正。' m* c3 R' Z/ v% C1 ]0 C. O
六是其他不宜委托鉴定的情形。委托鉴定虽然是人民法院寻证活动的重要手段,但并非查明案件事实的唯一方法。与人民法院其他调查取证方法类似,是否同意委托鉴定,需要根据案件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判断。除上文所述非专门性问题外,实践中还存在一些不宜委托鉴定的情形。如检材已经灭失、不具备鉴定条件,或现有科学技术难以解决的问题。对此应当积极寻求替代解决方法。若现有证据已经能够有效证明待证事实,或者现有证据已经能够决定案件的裁判结果,委托鉴定对案件的结果已经没有影响的,基于诉讼经济和法律效果之考虑,对当事人提出的鉴定申请也应当不予准许,以防止拖延诉讼,或者不适当地加重对方当事人的负担。另外,对一些鉴定费远远超出赔偿额的邻里纠纷,机械委托鉴定,并不利于有效化解矛盾和促进社会和谐,可以通过积极协调、促进修复、协助调解等方式,以达到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为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规定》第 2 条提出,对拟鉴定事项所涉鉴定技术和方法争议较大的,应当先对其鉴定技术和方法的科学可靠性进行审查。所涉鉴定技术和方法没有科学可靠性的,不予委托鉴定,以加大人民法院对鉴定的审查力度,避免因鉴定人采用不科学、不成熟的鉴定方法,损害当事人权利和司法公正。
  [/ f8 S" `. Q9 v8 A(二)对鉴定材料的审查
  I9 I  l+ k5 j4 b4 U5 L: e司法实践中,当事人提供的材料不齐或不符合鉴定要求,导致反复补充材料,是造成鉴定时长过长、影响审判执行工作效率的重要原因。加强对鉴定材料的审查,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 w7 g8 f5 F9 _9 `0 P
一是应当要求当事人提交符合专业要求的鉴定材料,并告知当事人不提供符合要求鉴定材料的法律后果。如笔迹、公章真伪鉴定的检材应当为原件(复印件、扫描件均会损失特征,也容易造假)。1 M  R# F5 N% W  i
二是要求当事人及时提供鉴定所需的完整的鉴定材料,尽量避免因材料不齐、反复补充材料影响工作效率。% d6 i0 s2 F+ O* g
三是补充的鉴定材料也需质证。《民事证据规定》第 34 条规定未经质证的材料,不得作为鉴定的依据。实践中往往忽略对补充材料的质证,容易引发争议。若当事人无法联系,公告送达或当事人放弃质证权利时,鉴定材料应当经合议庭确认后方可提交鉴定。
3 b6 G9 \* o+ _四是有争议的材料应当由人民法院认定,不得直接交由鉴定机构鉴定人选择性使用,以避免鉴定不公。# ]/ A7 ?3 C6 C# V
(三)对鉴定机构和鉴定人的审查0 J/ E' s  Q0 f3 X& e
2012 年民诉法修改,将原民诉法第七十二条“人民法院对专门性问题认为需要鉴定的,应当交由法定鉴定部门鉴定 ;没有法定鉴定部门的,由人民法院指定的鉴定部门鉴定”修改为“当事人申请鉴定的,由双方当事人协商确定具备资格的鉴定人 ;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指定。当事人未申请鉴定,人民法院对专门性问题认为需要鉴定的,应当委托具备资格的鉴定人进行鉴定”。鉴定工作是鉴定人运用科学技术或者专门知识对诉讼涉及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和判断并提供鉴定意见的活动。为保证诉讼中专门性问题的正确解决,人民法院委托鉴定前应当重点审查具体鉴定人的适格性。6 a/ ^+ \0 f/ g4 }; C! J5 c
实际工作中应当注意以下事项:
: O! u1 h( }* D3 l+ B一是当事人协商选择或人民法院指定的是鉴定机构时,应当要求鉴定机构及时报送具体鉴定人情况,司法技术部门应当对鉴定人的鉴定资格、执业范围、从业经验、专业能力、是否符合鉴定要求等进行审查。经审查发现鉴定人具有不符合专业要求、不具备资质等情况时,应当及时要求鉴定机构更换鉴定人,以免到了法庭质证阶段才发现鉴定人不适格,影响审判工作质效。若中途更换鉴定人,鉴定机构应当及时向人民法院报告,人民法院应当对新的鉴定人进行审查,并要求其签署承诺书。
! g& P9 e( C, M+ p二是鉴定机构向人民法院提交鉴定方案、收费标准、鉴定人情况和鉴定人承诺书等信息的时限是接受委托后 5 个工作日。医疗损害鉴定、建筑工程等疑难复杂鉴定事项,可以适当延长提交时限。
) ]" [( W4 X" h" I4 d三是对于当事人协商一致选择的鉴定机构,人民法院应当审查协商选择的鉴定机构是否符合法律、司法解释的规定及是否具备鉴定资质 ,若发现双方当事人协商选择的鉴定机构不符合法律规定,有可能损害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或第三方利益的,应当终止协商选择程序,采用随机方式选择。
8 R" `6 L  Z# Q$ u, z7 m四是对一些疑难复杂跨学科的鉴定或难以寻找到合适鉴定机构的鉴定类别,法院通过组织相关领域专家进行鉴定的,应当着重审查专家的专业资质、工作经验和鉴定能力。
5 H' P6 ~0 r+ C) S" q7 N(四)鉴定意见书审查相关问题
7 T+ N" \6 f7 `. T1 G《民事证据规定》第 36 条对鉴定意见书的形式审查提出了具体要求,即鉴定书的内容应当包括委托法院的名称、委托鉴定的内容、要求、鉴定材料、鉴定所依据的原理、方法、对鉴定过程的说明、鉴定意见和承诺书。鉴定人将鉴定意见提交人民法院以后,司法技术部门应当及时核对鉴定书是否符合《民事证据规定》第 36 条的规定,对鉴定意见书不符合形式要求的,应当通知鉴定人补正。《规定》第 11 条明确了 3 种需要补充鉴定或重新鉴定的情形。
3 b3 M* W9 I. b& S1 H3 m  \实践中,鉴定书出现明显瑕疵的情况并不鲜见,如有的鉴定书其他部分与鉴定意见相互矛盾;有的鉴定人出具了鉴定意见,同时又明确表示不认可该鉴定意见 ;有的鉴定书答非所问,鉴定意见与委托要求相去甚远 ;有的因套用文书模板,在鉴定书中列出了另案鉴定材料或案外人等。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有鉴定人责任心不强,工作出现失误,或者能力水平不足,对法律法规理解不正确等。
) {4 i& P- K, A# |《规定》第 11 条第(2)项对同一认定作出了规定。同一认定是解决先后出现的客体是否同一的问题。同一指的是客体自身与自身等同,因此与相似性、可能性鉴定有明显区别,同一认定需要解决是与不是的问题,应当明确地回答肯定同一或者否定同一。如现场遗留指印与嫌疑人的指纹是否相同、借条上签名笔迹与当事人笔迹是否同一、合同上的公章印文与样本公章印文是否为同一枚印章盖印等。有的时候,受检材和样本条件所限,可能无法得出确定性的鉴定意见。此时,应当首先考虑通过补充鉴定材料看看是否具备鉴定条件,如果补充鉴定仍然不能得出明确结果的,鉴定机构、鉴定人应当退回鉴定费。
% _6 t2 n/ U6 E5 C' `, _9 ^% O- r之所以这样规定,是因为司法鉴定不是普通的科学技术活动,鉴定人接受人民法院的委托成为诉讼参与人,其任务是为法院提供证据,解决专门性问题。当事人预交了高昂的鉴定费用,需要同一认定的专门性问题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收取的鉴定费应当返还。另一方面,其他鉴定机构、鉴定人可能有能力出具明确鉴定意见,若需要重新委托鉴定,当事人之前预交的鉴定费用不予退还,申请重新鉴定仍需预交鉴定费,将加重当事人的诉讼成本,甚至可能使当事人因无法再次负担高昂的重新鉴定费用而放弃申请重新鉴定,丧失相应救济权利,对当事人很不公平。当事人权利保护和人民法院事实查明是民事审判工作的核心任务,可见,《规定》延续了《民事证据规定》加强诉讼管理和保护当事人权益的价值取向。) Q% Q" [7 a/ e
实践中需要注意的是,应当审慎启动重新鉴定。《民事证据规定》第 40 条列举了应当准许重新鉴定的几种情形。该条第 3 款规定 :“对鉴定意见的瑕疵,可以通过补正、补充鉴定或者补充质证、重新质证等方法解决的,人民法院不予准许重新鉴定的申请。”第 4 款规定 :“重新鉴定的,原鉴定意见不得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这就意味着,一旦法院同意启动重新鉴定,那么原鉴定意见将不再可用。
, j7 T2 U; c. X; R# S6 z  q因此,对于鉴定意见书的瑕疵问题,应当尽量要求补正或补充鉴定,审慎启动重新鉴定程序。
0 f  b" e1 Y: R  ?1 H/ G/ l(五)加强对鉴定活动的监督
" _8 ?- H* k) r" O6 l8 j4 a  N+ `对鉴定人的行政管理,归属于行政主管部门或者行业组织,但对鉴定人参与民事诉讼的活动进行管理,则是人民法院的职权。《民事证据规定》针对实践中人民法院对鉴定人参与诉讼缺乏有效管理和监督,委托鉴定之后不闻不问、不监督鉴定过程和期限,导致鉴定程序冗长、鉴定意见缺乏针对性等问题,加强了对鉴定人的诉讼管理,从鉴定开始到终结均强调人民法院的参与和监督,将鉴定置于人民法院诉讼管理之下,从程序上保障鉴定公正有序进行。为进一步落实《民事证据规定》的相关举措,《规定》对鉴定活动的监督主要强调了以下几个方面:
4 G9 ~) q. c* @9 {& B. R! K7 \  d2 _& M1. 对鉴定机构、鉴定人收费情况的监督。根据国务院《诉讼费交纳办法》的规定,鉴定费由当事人直接支付给鉴定机构。民事诉讼中的鉴定类别种类繁多,有的鉴定类别实行政府指导价,有的实行市场调节价,具体费用大多由当事人和鉴定机构协商。近年来,鉴定费居高不下,鉴定机构多收费、乱收费、天价鉴定费等问题层出不穷,群众反映十分强烈。与英美法系专家证人由当事人聘请、相关费用由当事人自愿支付有所不同,我国民事诉讼中委托鉴定的主体是人民法院。通常情况下,当事人协商不成时,由人民法院采取随机方式指定鉴定机构,即鉴定机构承揽鉴定业务,并未经过充分的市场竞争。鉴定机构如果利用“法院指定,当事人不得不接受”的优势地位,任意抬高鉴定费,将损害当事人的利益。另一方面,如果因为法院委托就允许任意抬高鉴定费,甚至获取暴利,鉴定机构、鉴定人将可能为了获得更多案源,拉拢、腐蚀法院工作人员,给人民法院带来较大的廉政风险。$ L  E4 D0 C1 o) T& J' S: Z
因此,人民法院在委托鉴定工作中,应当加强对鉴定收费情况的监督。
5 A* \9 R9 T& y8 u* d$ N一是可以在委托鉴定前,要求鉴定机构明示收费标准。
2 }0 F8 {7 N0 s; h+ E# y二是对当事人反映的鉴定收费过高问题应认真对待,积极调查,对于明显超过规定价格或显著超出市场价的,应当要求鉴定机构说明理由。" s9 |* r: m; j6 v
三是对符合退回鉴定费情形的,应当监督鉴定机构及时退回相关费用。
8 k' l, D; B- x5 e为支持社会公益,《规定》第 12 条规定,公益诉讼可以申请暂缓交纳鉴定费用和鉴定人出庭费用,相关费用待判决后由败诉方承担。同时,为切实解决群众困难,还规定了对于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当事人,可以申请缓交或减免鉴定费用和出庭费用。1 A4 Y% C3 g$ y, w0 Y1 F
2. 明确了鉴定期限要求。鉴定时限过长,将影响审判效率。据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统计,超期审理 18 个月以上的案件,2/3 与鉴定有关,个别案件鉴定时间竟长达数年,严重影响案件及时审结。鉴定时间过长的原因多种多样,比较突出的有当事人提交的鉴定材料不齐,反复补充,导致鉴定活动迟迟不能正常开展,也有鉴定机构、鉴定人拖延鉴定等原因。为提高诉讼效率,《民事证据规定》第 32 条要求人民法院出具委托书,应当载明鉴定期限。《规定》对此进行了细化,要求一般案件的鉴定不超过 30 个工作日,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的鉴定不超过 60 个工作日,在规定期限内不能完成,需要延长期限的,应当向人民法院提出书面申请。需要注意的是,确定鉴定期限应当根据案件复杂情况、鉴定事项难易程度等综合考虑,对于建设工程造价、医疗损害鉴定等疑难复杂鉴定事项,可以适当延长鉴定期限要求。3 a' `  \. s( b  h* r
3. 对违法违规鉴定的监督。鉴定人作为接受人民法院委托的诉讼参与人,应当遵守诉讼法和司法解释对鉴定人和鉴定活动的规定,勤勉尽责,恪守职业道德。若因违法违规鉴定,损害当事人权益和司法公正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责令其退还鉴定费用、暂停委托、从人民法院委托鉴定专业机构专业人员备选名单中除名等。根据《民事证据规定》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防范和制裁虚假诉讼的指导意见》等规定,对从事虚假鉴定、鉴定意见采信后无正当理由撤销鉴定意见等行为,还可以根据民诉法第一百一十一条的规定,按妨碍民事诉讼予以处罚。鉴定人黑名单制度体现了人民法院为保护群众合法利益,对违法违规司法鉴定零容忍的态度。鉴定机构、鉴定人被列入黑名单期间,不得进入人民法院委托鉴定专业机构、专业人员备选名单和相关信息平台。' I* M  f& w6 d- S
(六)拟定了鉴定人承诺书
. m2 Z! G/ r8 Y" C, p鉴定人郑重承诺制度是《民事证据规定》的新增内容,通过承诺书对鉴定人起到提醒作用,以书面形式传达正式性和严肃性。《规定》拟定的全国统一的鉴定人承诺书,重点提醒鉴定人其作为诉讼参与人,为人民法院解决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应当遵循科学、公正和诚实原则,客观、独立地进行鉴定,依法依规,勤勉尽责,履行出庭作证义务等。根据《民事证据规定》的要求,承诺书应当在鉴定开始之前签署。同时,《民事证据规定》第 36 条规定,鉴定书中应当附鉴定人承诺书。因此,鉴定机构在接受委托后 5 个工作日内线上提交鉴定人承诺书扫描件的,应在鉴定书后附承诺书原件。线下提交纸质承诺书的,可以一式多份,一份事前提交委托法院,其余附于鉴定书。- ]0 u/ h+ B! U) ]' M8 G$ l! p' [. C0 N0 O
四、实践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 \' G- b, Y% ]9 g% \% p(一)委托鉴定工作应当坚持以审判、执行工作为中心: f( n) B  u( v+ L/ E% n
司法技术部门办理委托鉴定工作,应当与审判、执行部门积极沟通协调,共同做好对委托鉴定的审查。4 p2 `/ R; r7 _& s5 d! q. U
一是要充分发挥人民法院司法技术部门了解鉴定规律、熟悉审判要求的专业优势,协助法官做好鉴定必要性、可行性分析判断,尤其要做好对专门性问题的把握。对难以通过鉴定解决的事项,要积极寻求替代办法,防止有请必鉴。对于法律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问题不得委托鉴定,防止鉴定领域向司法判断领域越界。* }( ~5 X; u8 p8 Y
二是司法技术部门应当做好协调、强化协作,及时将委托鉴定工作中的相关情况反馈给审判、执行部门,协助审判部门做好相关工作,努力提升司法技术工作的专业技术保障能力。同时,要加强与行政管理部门和相关行业协会的沟通,发挥好人民法院司法技术工作的桥梁作用。
( N9 W( H8 q: x8 e/ H  }3 w三是工作中要充分听取审判、执行部门意见,强化对鉴定活动的监督,确保审判、执行工作质效和司法公正。2 X8 o6 P/ E# M8 S% O- _
(二)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进一步规范委托鉴定程序
& t6 ?$ q4 k6 M5 ]《规定》对委托鉴定的审查事项进行了详细规定,其中当事人提交鉴定申请,协商选择鉴定人,人民法院进行风险告知,随机摇号指定鉴定机构,鉴定机构向人民法院提交鉴定方案、报送鉴定人信息和鉴定人承诺书、申请延长鉴定期限等,均可利用信息化手段在网上开展。随着最高人民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平台中委托鉴定系统的推广运用,全国法院委托鉴定工作将进一步规范。- U( q: N4 x/ Y) @! u& ~& h

4 ?8 ?0 }1 _2 R( h. G
5 j! L) S* x+ h! q. 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大连法律网 ( 辽ICP备11016413号 )

GMT+8, 2024-3-29 14:18 , Processed in 1.173144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