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208|回复: 0

南京中院关于劳动争议案件仲裁与审判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22 12:55: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南京中院关于劳动争议案件仲裁与审判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全市各区县人民法院,各区县、南京高新和新港开发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 c& _: m5 `' Z6 G4 X) k8 ~# y3 |2 p' ]! q& B% G" y
  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南京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联合制定了《关于劳动争议案件仲裁和审判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并已于 2008年8月7日经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23次会议、2008年8月18日南京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审议通过。现将文件印发你们,望结合实际参照执行。执行过程中如遇新情况新问题,请及时与发文单位联系。8 q4 b. ^  t4 i6 Q. t. m9 i

) m' c5 e) k; o9 `2 Q1 E' u0 i2 g3 o' ]  附件:《关于劳动争议案件仲裁与审判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 U4 u3 T6 a; E3 e/ s' r9 l9 M
$ J& I+ h" K3 g* T( _5 y
                    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 d* ~7 I$ Q6 F0 E# P

  g) o# s; @% U. Y5 d0 N8 B                  南京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 \* l: G! d; z4 I4 V% `2 G
9 ~3 B$ Q- ~7 t! U1 @! ]3 W4 E                 二○○八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V+ X0 s  r; |1 l

$ ]+ Q0 k* ]( T关于劳动争议案件仲裁与审判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 y5 p2 D3 @2 F( ~* y& F

6 \# ?; u$ h" ~4 V( y( \  为了公正、高效地处理劳动争议案件,切实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以下简称《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全市实际情况,现就劳动争议案件仲裁与审判中的若干程序和实体问题,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O* R. y( o) J7 L+ o/ E" H
2 G6 t6 k, c" G8 |  第一条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以申诉人所诉被诉人主体不在本委管辖范围为由作出不予受理案件通知书,当事人依此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因仲裁委员会的上述理由不属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最高人民法院法释(2001)14号文)第二条、第三条和第四条所列人民法院应当受理或应当审理的规定,人民法院对此类案件不应受理。起诉人应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0 O/ P/ o# V4 S7 z# ^
5 s* h/ R' q% O+ ]6 H  第二条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管辖范围原则上应按照《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一条的规定执行。
1 c8 I2 O) G5 s) k) Y4 d
+ q6 G, L  S  _5 W# C2 ]5 I  第三条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申诉人的申请不予受理应当具有法定事由,一般包括超过申诉时效,或不属于劳动争议受案范围,或不属于该委管辖。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不得以当事人未能提供证明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据,或找不到被诉人等为由扩大不予受理的事由,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
) `$ ?7 L+ E- G9 W+ X5 I, x
* m& _% E: ?- ]! y, h9 A  第四条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可以进行申诉前调解,如当事人双方均表示同意调解的,仲裁委员会可以在当事人正式提出仲裁申请前给予不超过15日的调解期限。/ O2 `, Q! u# L: F

. W# e% _) p! v( s* w/ y  当事人以《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九条的规定,即仲裁委员会超过5日未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为由,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应当向人民法院出具其仲裁申请时间的凭证,包括仲裁委员会的仲裁申请回执单、仲裁申请时间确认书和终止审查确认书等。3 z' }5 H2 |+ Q$ J! _! g. m

+ o3 N# x+ i7 X+ E) ]/ U6 {# v/ F  上述“5日”应指5个工作日,自仲裁委员会正式收件立案的次日起计算;案前调解的,自15日的调解期届满次日起计算。
# z# ?' \) d: @& W& H
0 R0 s( }" s/ A& D5 s6 y  第五条 当事人以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三条规定的期限内未作出仲裁裁决为由,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应当向人民法院出具仲裁委员会受理通知书和裁决尚未作出的确认书。
3 G2 ~! c4 {& b+ N0 _  z6 h) d7 d  M0 O8 N2 S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三条规定的期限内应当对案件进行实体审理。如当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或其他正当理由不能参加仲裁活动、委托其他部门调查取证、委托鉴定以及其他应当中止仲裁期间的情形出现,裁决期限中止计算。
$ q) I- q9 h3 v2 v/ t1 |% b
$ K1 p6 S! p1 k' T/ \  不符合上述条件的,人民法院应当不予受理;符合上述条件的,人民法院应当强化立案审查,并在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立案规定时,方可予以受理。: Q' Y  B3 f1 _& d. d+ I+ Q

5 r$ N+ x' L0 @5 @9 K" j  第六条 自2008年5月1日后发生的劳动争议应当适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的一年申诉时效。劳动争议发生之日应按《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和最高人民法院法释(2006)6号文的规定执行。. ~4 m9 T$ }0 j3 P% A' j* N/ e

& a, g3 y$ [9 S  第七条 仲裁裁决后,如一方当事人起诉,另一方当事人未起诉,不能以此认为未起诉方当事人对仲裁裁决的认可,人民法院应贯彻全面审理的原则,对被告的抗辩亦应进行审理。当事人在一审增加诉讼请求的,如符合最高人民法院法释(2001)14号文第六条的规定,该增加的诉讼请求与诉争的劳动争议具有不可分性,应当合并审理。当事人在二审中增加诉讼请求的,二审法院应不予审理。- m5 l$ P5 h  i( X

- F& ^' }4 [* E  第八条 依法负有举证责任的用人单位在仲裁委员会仲裁过程中无正当理由未提交或拒不提交证据,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三十九条第二款的规定裁决用人单位承担不利后果的,该用人单位在人民法院诉讼阶段首次提交且不能说明正当理由的,人民法院可不将其作为认定事实的依据。  x1 u9 E5 A( P& v6 h+ _8 m
# ?  z: C8 M$ o  E9 ?
  第九条 在同一案件裁决结果中既有终局裁决事项,也有非终局裁决事项的,仲裁委员会可在同一份裁决文书中表述,但终局裁决事项与非终局裁决事项应分开表述,分别注明属性,并告知当事人与之相对应的诉权及行使该诉权的期限。- N, v) h9 H% P" i! I9 I

  l" {$ i8 n) S  第十条《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一裁终局裁决的主体条件仅限于劳动争议案件的申请人是劳动者的情形。对于申请人是用人单位的或者用人单位提出反申请的,不适用一裁终局的规定。. a7 L2 u% D6 J0 j3 s
, `2 U5 Z  F3 w4 G, ?1 b3 G
  只有劳动者可以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八条的规定向人民法院起诉,而申请撤销仲裁裁决的主体仅限于用人单位。仲裁裁决被中级人民法院裁定撤销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均可以依据该法第四十九条第三款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中级人民法院裁定驳回用人单位撤销申请的,仲裁裁决仍然有效。5 D" ~; Q# P1 T5 f
7 f  Y4 c& G7 W- }- G( Q
第十一条 劳动者就终局裁决已向基层人民法院起诉,而用人单位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九条的规定向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仲裁裁决的,中级人民法院应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应裁定终结诉讼。但基层人民法院审理案件时,对用人单位的抗辩应一并处理。9 t, H' v, |. g8 z' j1 u, ]: N8 c

# s; n# S; Q+ @9 j0 F  劳动者起诉后撤诉或因超过起诉期间被驳回起诉的,用人单位自收到裁定书之日起三十日内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仲裁裁决。
1 `, S1 o* o" M4 B8 s
1 c8 o/ p2 }, r) [: g+ o3 s" O  第十二条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七条第一款第(一)项所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十二个月金额”系指仲裁委员会最终裁决的数额,且不包括仲裁审理期间内新增加的费用。
9 t% i5 |$ n) q% d5 h  L+ Z' [
3 A) \) U& U1 u  第十三条 劳动仲裁的申诉人与被诉人均向同一人民法院起诉的,应当并案审理。当事人地位列名为“原告(被告)”、“被告(原告)”。如立案时已存在两个案号,则以先立案案号为准,后立案的案号应予撤销。
/ W" u/ L  Q3 D+ M6 e8 k* g. r/ P* l2 Y' J
  第十四条 劳动者与起有字号的个体工商户产生的劳动争议诉讼,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人民法院应当以营业执照上登记的字号为当事人,但应同时注明该字号业主的自然情况。  _& w6 c2 e( K+ J2 _
3 t- w0 {. L6 v) c5 |1 ~
  第十五条 劳动者的请求属于《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所规定范围内的加付赔偿金的,不属于人民法院和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劳动争议案件的处理范围。
+ n; P2 a; A. S! k' w% ~% `% W% S" |$ y2 U. s! u# F2 t: ?3 D
  第十六条 与原用人单位保留劳动关系的下岗职工和新的用人单位之间发生的有关工资、加班工资、工伤保险待遇等纠纷,人民法院可以视具体情况适用劳动法的规定作出实体判决。已办理离退休手续或已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人员与新的用人单位建立的关系不能认定为劳动关系。
" P# m! c1 j  u% F
2 i# I* R+ D% M3 O  第十七条 劳动者因第三人侵权被认定为工伤的,劳动者已从第三人的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中获得赔偿的,在劳动争议案件中用人单位不再支付。但下列情况用人单位仍应支付:
8 v, i1 ~9 t+ c! b) U  |# A9 r1 u1 s4 O5 L! t" n  g
  (一)劳动者在与第三人的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中因自身过错承担责任,未获赔付的部分。
7 e- q" M! D: @, T1 E+ S5 b3 L# g- d" G2 c: F$ p$ |/ ~
  (二)因劳动者未参加工伤保险导致工伤保险基金未支付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8 L* \$ C* j- |8 C" P
4 ?0 j& X3 m) @9 ^+ X9 v( B
  (三)劳动关系解除(终止)前提下的一次性就业补助金与一次性医疗补助金。
! Z9 }; j/ S9 ~# y
0 ?8 {& H# I  \, W  ....
; N- C: U. _0 m6 P5 [  c0 l. i8 W1 w1 l# F: q, O% [
 第二十二条 劳动争议仲裁裁决与法院判决所列明引用的法条应当遵循先实体法后程序法、先上位法后下位法的原则。
- d' E! u+ Y  \/ e; W8 f( r2 [) e* Z3 ~6 a& ^
  人民法院的裁判文书应列明所适用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参照适用的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地方党委政府文件不在裁判文书中作为法律援引的依据。+ V5 V/ c/ a1 N# S
( _0 d4 U  L! W7 R
  第二十三条 为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提高案件裁审的质量与效率,一审法院应加大诉讼保全力度,对拖欠工资、保险待遇等纠纷,劳动者提出诉讼保全申请的,原则上不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同时,要加大先予执行力度,鼓励仲裁部门先行裁决。
: `& y7 f5 S- @( z- M  Z) ]# ]" l1 m! _; P1 Z6 e/ \& d$ K
  第二十四条 本意见供全市两级法院、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参照执行。如本意见与法律法规以及上级法院的相关规定不一致的,以法律法规以及上级法院的相关规定为准。  a  N6 q0 P, Z  u8 W

# H4 c+ \# t2 L* ~  第二十五条 本意见由市中级人民法院、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共同负责解释。
2 _$ {; P7 k% i/ Q4 K  Y7 B4 e2 S2 l. s1 f
  第二十六条 本意见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大连法律网 ( 辽ICP备11016413号 )

GMT+8, 2024-3-29 03:22 , Processed in 1.170689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