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403|回复: 0

《大连市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审批办法》的通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14 13: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连市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审批办法》的通知
大劳发[2009]51号关于印发《大连市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审批办法》的通知   
实施日期: 2009/7/1  颁布日期: 2009/6/15  发 文 号: 大劳发[2009]51号  发表日期: 2009/6/16   
主 题 词: 劳动关系  工时  办法  通知  发表部门: 法规处   

  




大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文件





大劳发〔2009〕51号





关于印发《大连市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

计算工时工作制审批办法》的通知



各区、市、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各有关用人单位:

    现将《大连市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审批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九年五月二十五日





主题词:劳动关系  工时  办法  通知

大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办公室     2009年5月25日印发

大连市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

工时工作制审批办法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对用人单位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管理,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以及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合伙组织和基金会适用本办法。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岗位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依照本办法执行(上述单位以下简称用人单位)。

第三条  不定时工作制是针对因生产特点、工作特殊需要或职责范围的关系,无法按标准工作时间衡量,需要机动作业的职工所采用的一种工时制度。

用人单位对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职工,可以实行不定时工作制:

(一)高级管理人员、外勤人员、推销人员和部分值班人员(包括值班时间可间断休息的非生产性值班人员)等无法按标准工作时间衡量的职工;

(二)长途运输人员、出租汽车司机和铁路、港口、仓库的部分装卸人员等因工作性质特殊,需机动作业的职工;  

(三)其他适合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职工。

第四条  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是指因工作性质特殊,需要连续作业或受季节及自然条件限制的用人单位的部分职工,采用以周、月、季、年等为周期综合计算工作时间的一种工时制度。在综合计算周期内,职工平均日工作时间和平均周工作时间应与法定标准工作时间基本相同。

用人单位对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职工,可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

(一)交通、铁路、邮电、水运、航空、渔业、餐饮等行业中需连续作业的职工;

(二)地质及资源勘探、建筑、制盐、制糖、旅游等受季节和自然条件限制的行业的部分职工;

(三)受外界因素影响,生产任务不均衡用人单位的职工;

(四)因工作地点较远需要集中工作、集中休息的职工;

(五)无法按标准工作时间衡量的实行轮班作业的职工;

(六)其他适合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职工。

第五条  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对以下用人单位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审批:

(一)在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甘井子区(以下简称市内四区)行政区域内生产经营并在市以上(含市)工商行政管理等有关部门注册,且注册资金300万元以上(含300万元)的各类用人单位;

(二)在市内四区的境外企业驻连办事机构及外省市驻连办事机构、在市内四区施工的境外和外省、市建筑施工用人单位以及驻连部队所属企业;

(三)市级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及在市级有关部门登记、批准的民办非企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合伙组织和基金会;

    (四)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认为在本市有重大影响并应当由市级审批的。

第六条  各区、市、县和先导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除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审批范围以外,在本辖区生产经营并在同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的用人单位和在市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且注册资金在300万元以下的用人单位,以及区级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及在区级有关部门登记、批准的民办非企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合伙组织和基金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审批。

第七条  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可指定区、市、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办理由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或有管辖争议的用人单位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审批。

第八条  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指导区、市、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审批工作。

第九条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根据用人单位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确定其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计算周期,严格审批。

第十条   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申请,一般由用人单位提出。采取劳务派遣用工的,由用工单位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申请。


第十一条  用人单位申请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应提交以下材料:  

(一)《行政许可申请书》;

(二)《行政许可申请材料清单》;

(三)营业执照或登记证书副本复印件;

(四)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

(五)申请前12个月的工资表、考勤记录,劳动合同书;

(六)用人单位与工会或职工代表平等协商意见;

(七)其他应提交的证明材料。

第十二条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根据用人单位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申请,按下列情况分别做出处理:

(一)申请材料齐全,符合受理规定的,即时受理并将《行政许可受理通知书》送达申请用人单位;

(二)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要求的,在5日内一次性告知申请用人单位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并将《行政许可材料补正告知书》送达申请用人单位;申请用人单位按照要求补正材料后受理;

申请材料可当场更正的,申请用人单位可当场更正。

第十三条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受理申请后,应到申请单位进行实地调查。实地调查时,应当至少有2名工作人员同时进行。重点对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岗位进行现场勘察,了解劳动生产环境和特点以及劳动强度,审查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岗位的考勤记录,了解工作时间和休息情况。

第十四条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许可的决定。如遇特殊情况需延期的,经本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延长10个工作日,但应说明延期的理由和延长的时间,并将《行政许可延期决定通知书》送达申请用人单位。

第十五条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经审查及实地调查,对符合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规定的,依法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并将《准予行政许可决定书》于10个工作日内送达申请用人单位;对不符合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规定的,依法作出不予行政许可的决定,并将《不予行政许可决定书》于10个工作日内送达申请人。

第十六条 用工单位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申请,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批准后,用工单位须书面告知劳务派遣单位,劳务派遣用工岗位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情况。

用人单位(含劳务派遣单位)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将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岗位及有关情况,向全体员工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5个工作日。

第十七条  用人单位(含劳务派遣单位)与劳动者(含劳务派遣人员)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在劳动合同中注明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情况;在履行劳动合同中,工作制发生变化的,用人单位(含劳务派遣单位)应与劳动者(含劳务派遣人员)变更劳动合同。

第十八条 用人单位应严格执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审批结果,不得擅自超出批准的岗位、周期或期限执行。

第十九条 对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岗位,用人单位在充分听取职工意见的基础上,可以采用集中工作、集中休息、轮休调休、弹性工作等方式,确保劳动者的休息休假权利和生产工作任务完成。

对于在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以上(含三级)体力劳动强度岗位工作的,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得超过11小时,而且每周至少有一个连续24小时的休息时间。

第二十条   经批准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岗位,综合计算周期内的总工作时间不应超过总法定标准工作时间。超过部分应视为延长工作时间。延长工作时间不得超过《劳动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的总延长工作时间,并应按《劳动法》第四十四条第一款的规定支付工资报酬。

第二十一条  用人单位安排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工作的,应按照《劳动法》第四十四条第三款的规定支付工资报酬。

第二十二条  用人单位应建立职工工作时间考勤登记制度,以书面等形式如实记录职工工作时间情况,并保存3年以上备查。

第二十三条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定期将批准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用人单位名单及相关情况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四条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加强对批准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用人单位的监督检查。对违反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相关规定的用人单位,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责令其限期整改,对逾期不改的,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第二十五条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准予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行政许可决定的有效期限不超过2年。有效期满后仍需继续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用人单位,应提前2个月重新办理申报审批。

第二十六条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加强基础管理工作,认真保管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审批相关材料以及监督检查情况的记录,按照档案管理制度要求立卷归档,保管期限为30年。需归档的材料包括:

(一)《行政许可申请书》;

(二)《行政许可申请材料清单》;

(三)营业执照或登记证书副本复印件;

(四)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  

(五)《行政许可受理通知书》;

(六)《准予行政许可决定书》;

(七)《送达回证》;

(八)座谈会签到名单及会议记录;

(九)《行政许可结案报告》;

(十)其他应归档的材料。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2009年7月1日起施行。实施前已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批准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但没有明确实行期限的用人单位,应在60日内按本办法规定重新申报。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有效期5年,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政策有新规定的,从其规定。

附件:

1、《行政许可申请书》

2、《行政许可申请材料清单》

3、《行政许可材料补正告知书》

4、《行政许可受理通知书》

5、《准予行政许可决定书》

6、《不予行政许可决定书》

7、《行政许可撤销决定书》

8、《送达回证》

9、《行政许可结案报告》





























大劳发[2009]51号附件.doc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大连法律网 ( 辽ICP备11016413号 )

GMT+8, 2024-4-30 00:07 , Processed in 1.102459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